2014年,在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数字证书中心(以下简称“政务CA”)的不断创新及地方政务CA的共同努力下,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电子认证服务体系取得进一步发展,已成为目前国内唯一可以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和检察院的各级部门纵向业务和各部门之间横向业务提供电子认证的服务体系,承担了为中央政务部门延伸到各地方的业务应用系统提供电子认证服务的任务。
一、搭建体系框架,积极开展合规运维管理
政务CA以满足各级政务部门跨区域、跨部门的业务要求为服务宗旨,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的要求,采用中央—省—市分级部署方式,为接入、部署和运行在政务外网上的设备、人员、机构以及业务应用提供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责任认定等服务,为政务业务软件和业务应用提供代码签名服务。截至目前,已有7个中央部委建设了为本级部委服务的RA系统,22家省级电子认证注册服务机构完成建设,5省12个地市建设了注册服务点(LRA),全国电子认证服务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近几年来,政务CA严格按照国家主管部门要求,积极推动电子认证服务体系建设,认真开展合规运维管理工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按照国家密码管理局的要求,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目前已开始全面启动CA系统公钥算法升级和密钥管理基础设施项目相关建设工作。在合规及运维管理方面,目前由政务CA和地方省级注册服务中心共同负责全国认证服务体系的运行和维护,运维人员均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外网CA认证系统人员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并签署保密协议。此外,还通过制定《国家电子政务外网CA认证系统安全管理办法》、《CA认证系统备份和恢复方案》等多项规章制度为电子认证服务体系的建设与运行提供安全可靠的制度保障。
二、明确体系目标,开拓应用服务新局面
政务外网电子认证服务体系有效地保障了电子政务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为接入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的政务部门、应用系统和用户提供了集中统一、安全可靠的电子认证服务。该体系采用全国“一证通”机制,保障了跨部门、跨地区数据安全交换、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应用协同的安全联通,解决了目前电子政务领域“条”和“块”之间认证信息不统一的问题,为实现“成为国家级电子政务网络信任基础设施,各级政务部门信赖、权威的网络信任服务机构,面向政务网络空间提供自主可控的网络信任服务”的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截至目前,已经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监察部等21个部委、230多个电子政务应用以及山东省、安徽省、四川省等17个省市、68个电子政务应用提供了身份认证、电子签名、数据加密、时间戳等网络信任服务。
三、拓展证书应用,证书发放数量迅猛增长
政务外网数字证书在中央部委及地方各级政务部门都得到了深入应用,2014年政务外网数字证书发证量快速增长。其中,最高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系统利用政务外网电子认证服务体系,为全国中央-省-市-区县四级检察系统工作人员提供网络接入认证和应用系统登录认证服务,全国近8千名检察系统工作人员已使用数字证书;国家发展改革委12358价格举报管理系统利用政务外网电子认证服务体系,为全国中央-省-市-区县四级物价系统4万多名工作人员提供网络接入认证和应用系统登录认证服务;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将委托政务CA为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工程中的国家安全监管监察系统和信息共享与公共服务系统等业务应用的互联网用户提供基于数字证书的身份认证服务,依托政务外网电子认证服务体系实现数字证书业务的属地化管理和服务;国家质检总局将依托政务外网电子认证服务体系实现数字证书业务的属地化管理和服务,提升质检系统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截至9月底,证书发放总量已接近25万张,同比增长了79%(如下图)。
政务外网电子认证服务体系不断明确在国家电子政务领域的定位,通过对人员、机构、设备、数据和应用等资源提供可信的管理服务,努力为各级政务部门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信息惠民工程、智慧城市建设营造安全应用环境,坚持为实现信息安全共享、业务安全协同和网络安全互联,建设网络强国、步入信息社会和实现中国梦做出不懈努力。
|